杜仲在自然条件下通过翅果繁殖,翅果内含有受精且发育成熟的胚,翅果一端为果柄、一端有萌发孔,翅果周围密布果壳和胶丝对胚保护和束缚的相当到位,因此胚难以萌发。这样的束缚和保护虽然使得杜仲成为“活化石”保留至今,但由于胚难以挣脱果壳和胶丝的束缚,难以从萌发孔长成杜仲苗,也为杜仲的种子育苗带来了严重困难。
吉首大学杜仲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田向荣教授团队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杜仲翅果在进行萌发时,手工脱壳和未脱壳的发芽率及后续的苗木成长速度存在巨大差别,手工脱壳的杜仲翅果在进行育苗时,两周之内萌发率可达95%以上,平均苗高5-10厘米,未脱壳的杜仲翅果在同等条件下三个月萌发率还不到3%,且后续的各项成长指标都要远远优于未剥去种壳的杜仲翅果。

在进行手工脱壳时,研究人员摸索到了最佳脱壳路径,即:从萌发孔沿着翅果边缘往果柄方向划一刀或剪一刀,由于果壳和果仁之间存在空隙,果仁便可从脱壳中无损伤的脱出。受此启发而产生了以下设计思路:杜仲翅果进入脱壳机后,先将待脱壳的杜仲翅果定位,从萌发孔沿着翅果边缘往果柄方向划一刀或剪一刀,在确保不会伤到果仁的前提下,由于果壳和果仁之间存在空隙,果仁可从脱壳中无损伤的脱出,再经振动筛筛分或离心分离(振动筛或离心机最好采用软质材料进一步降低损伤),可达到果仁和果壳完全无损伤的分离。
该团队近期公开的新发明杜仲籽剥壳机采用网格带结合分料板均匀分散物料,利用分料槽中的第一通孔进行自动定位,通过脱壳辊上的环形刀片破开果壳,通过振动筛分的方法分开果仁和果壳。该发明不仅具备了一定的脱壳能力(脱壳率60-70%),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胚的完整性,实现无损伤或低损伤机械脱壳,在进行机械脱壳后的杜仲翅果萌发试验时,其萌发率达80%以上,平均苗高4-10厘米,各项指标达到或接近手工剥壳的水平,尤其是机器剥壳极大提高了剥壳效率,该项发明将有可能为我国规模化杜仲种植的育苗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湘公网安备433101020002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220511    湘人服证字[2024] 第3101000113    
  网站地图    
  创业贷款申请管理
湘公网安备433101020002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220511    湘人服证字[2024] 第3101000113    
  网站地图    
  创业贷款申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