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企业家日报
■ 黄龙
普惠金融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是保持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调节阀。创业贷款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一款特色信贷产品,可以有效化解小微型企业和重点创业群体的融资难题,对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区域经济主体起到关键性作用,为促进高质量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近3年来,湖南省吉首市深入推进普惠金融领域创新改革,在湖南省率先施行多项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24年6月底,吉首市创业担保贷款存量率先在湘西突破亿元大关,新增存量贷款达1.02亿元,较2021年增长339.79%
吉首,一个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少数民族县级市,时刻紧跟国家和省州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党建引领为核心、壮大产业为基础、带动就业为目标”的工作原则和思路,不断深入探索创新基层金融服务新途径。经过人社、财政、银行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在普惠金融领域趟出了一条以创业担保贷款为抓手的基层金融服务新路子。
强化党建引领下的普惠金融新定位
一是重党建,工作方向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系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普惠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的金融服务部门,按照“党建+学习”工作模式,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在党组和党委会议、中心组学习以及“三会一课”上专门固定一个环节学习普惠金融知识,把国家和省级的普惠金融相关政策进行不间断轮训式学习,重点学习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后这一时段的政策与理论知识。同时,要求业务经办机构党支部书记、业务负责人按月向局党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集中点评并修正下一步工作部署。通过常态化学习,相关党员干部和业务经办人员对普惠金融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国家发展普惠金融有了深刻理解,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和意义更加明确。
二是讲民生,辐射群体众多。创业贷款是普惠金融下扶持创业的主要优惠政策,就应让广大的创业者享受该政策,切实增强获得实惠的幸福感。在这一定位下,制定了“党建+创贷”服务模式,通过与经办银行合作,成立了吉首市“一站式”创业贷款服务平台,把原多部门受理、调查、审核等工作环节整合成一站受理和办结,并实行“135”工作模式,即咨询当天专人对接,3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和初审,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和放款。目前,“一站式”创业贷款服务平台达19个,覆盖全市辖区内所有乡镇及街道。自2021年6月启动“一站式”创业贷款服务平台以来,累计受理和办结业务252笔,惠及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复员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11类重点群体,业务办件投诉率为零。
激发乡村振兴下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下乡村,挖掘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资金是关键。按照资金下乡入村的思路,形成了“创贷+乡村”工作模式,将各乡镇街道辖区内特色产业进行分类统计,筛选发展前景较好、带动就业和增收能力较强的产业,画出“创业贷款下村图”,列出行动时间计划表,切实把创业贷款资金引入到乡村的特色产业中去,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先后选定了“隘口村——黄金茶、栗溪村——金弹子、樟武村——香辣泡椒、曙光村——花卉基地、河溪镇——贡品香醋、双塘镇——时令瓜果,矮寨镇——庭院餐馆”等14个特色乡村产业。目前,已为部分特色产业经营主体发放创业贷款4145万元,累计实现营收1.8亿元。
二是入行业,扶弱救急助强。行业协会、商会是政府和企业之间最近的桥梁,更是服务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按照资金入重点行业的思路,形成了“创贷+协会”工作模式,利用各行业协会和商会力量,通过“小讲堂”和“一对一”的政策讲解和辅导,进一步加深了各行业对创业贷款的了解。对有资金需求的,根据其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提出资金建议,并同步安排经办银行上门对接和办理。按照该工作模式,目前在汽车销售行业、餐饮行业、物管行业、个私行业等发放创业贷款5685万元,累计实现营收4.4亿元。
实现民生实事下的就近就业新目标
一是扩新面,做大岗位总量。创业贷款的目的是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其中做大岗位总量是关键。为扩大政策知晓面,在人社部门官网推出了“创贷码+”宣传方式,把创业贷款政策以“图表化”的形式集于二维码中,再通过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的力量,将创业贷款政策推广至全市各创业主体。2023年底,在政策知晓度抽样调查中,全市注册的4.21万个市场主体中有76.4%人表示知晓该政策。同时,对发展前景和带动就业能力较强的实体经济进行“创业导师”结对帮扶计划,以及“小微企业创贷扩面专项行动”,进一步做大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近3年来,创业贷款主体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04万个,其中,小微型企业占66.4%。
二是搭新桥,实现就近就业。人力资源机构是促进人才有序流动,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桥梁。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人力资源机构灵活、快捷的优势,组建了以村和社区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农村劳务经纪人”,以及民营人力资源机构为主体的“人力资源服务团”,重点为本地企业人才搭建最便捷的就业桥梁。
通过近3年来的培育,全市通过人力资源机构服务实现转移就业的约4.92万人次,其中市内就业的占69.14%,较2021年增长39.86%。在创业贷款主体吸纳就业的1.04万人中,通过人力资源机构搭桥梁就业的约占75.24%。
(作者系吉首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
 湘公网安备433101020002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220511    湘人服证字[2024] 第3101000113    
  网站地图    
  创业贷款申请管理
湘公网安备433101020002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220511    湘人服证字[2024] 第3101000113    
  网站地图    
  创业贷款申请管理